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隋帝国 > 三五杨玄感叛乱

三五杨玄感叛乱(第2/4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们兄弟无人可及。”从此,李密便与杨玄感成为了好友。

    二人虽成莫逆,但身份地位相差悬殊,所以杨玄感有意无意之间,还是会瞧不起这个从贵族沦为寒士的李密。

    李密看在眼里,有一天忽然对杨玄感说:“朋友相交,贵在坦诚,我今天就不奉承你了。说实话,如果是两军对垒,决断战机,呼啸冲锋于敌阵之中,我不如你;可要是驱策天下贤俊,让他们各安其位、各尽所能,你不如我!既然如此,你怎能自恃阶高,轻视天下士人呢?”杨玄感闻言大笑,从此更加佩服李密。

    杨玄感起事后,李密自然被他视为心腹智囊。杨玄感问李密:“你一向以拯济苍生为己任,如今时候到了,你有何良策?”李密就是在这个时候,向杨玄感提出了谋取天下的上、中、下三策。

    他说:“天子出征,远在辽东塞外,距幽州(涿郡)足有一千余里,南有大海(渤海),北有强大的胡虏(西突厥、契丹等),中间仅有辽西走廊是其与国内联系的唯一一条生命线,形势极为险峻。如果你亲率大军,出其不意、长驱直入占领蓟县(涿郡郡治所在地),夺取临渝(今河北抚宁县东),控其险要,扼其咽喉,那么东征军归路既被切断,高丽人势必从他们背后发起攻击。旬月之间,粮秣给养告罄,军队不战而溃,你就能兵不血刃地将杨广擒获!此乃上策。”杨玄感略微沉吟,说:“告诉我中策。”李密说:“关中自古乃四塞之地、天府之国,如今虽有隋将卫文升据守,但此人不足为虑。我们若率大军击鼓向西,所经城池一律不加攻打,直取长安,收其豪杰,抚其士民,据险而守。天子纵然班师,但根据地已失,我们便有足够的时间审慎筹划,稳步进取。”杨玄感又想了想,说:“告诉我下策。”那一刻,李密若有所思地看了杨玄感一眼,杨玄感也回视了李密一眼。

    就在那一瞬间的眼神交流中,李密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。他预料杨玄感一定会选下策,而下策必将遭致灭亡。

    这样的预感让李密很悲伤,但他还是把下策说了出来:“派出精锐,昼夜奔驰,袭取东都,号令天下!问题是,万一一百天拿不下来,天下之兵四方而至,那就不是在下所能预料的了……所以,这是下策。”果不其然,当李密不得不说出下策时,杨玄感发出了一声不以为然的冷笑。他说:“你所谓的下策,实乃上策!如今百官眷属皆在东都,若先取之,足以动摇士心、颠覆国本。倘若所经城池概不攻拔,何以显示义师威武?!”李密沉默了。

    他太了解杨玄感了。这是一个被一帆风顺的命运宠坏了的世族子弟。他身上的自负、虚荣与骄矜,简直和杨广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,他们都喜欢走捷径。但是有时候,“捷径”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——短路。

    是的,短路。所谓快速成功的终南捷径,往往也是通向灭亡的最短道路。这句话对于杨广适用,对于杨玄感同样适用。

    李密现在就很想把这句话告诉杨玄感,可最后他还是忍住没有说。

    因为他知道,说了也是白说。

    杨玄感率大军围困洛阳后,一边日夜猛攻,一边分兵数路,扼守洛阳外围的战略要地,并切断了各个方向的补给线:以五千兵力封锁慈磵道(洛阳城西),另派五千人封锁伊阙道(洛阳城南),负责阻击关中方向来的隋朝援军;命韩世咢率三千人进围洛阳东面的荥阳(今河南荥阳市),命顾觉率五千人攻占虎牢关(今河南荥阳市西),负责抵御南下的隋朝援军。

    东都危在旦夕。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急命刑部尚书卫文升率兵四万驰援东都。卫文升经过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)时,特意命人掘开坐落在此的杨素墓地,并且剖棺戮尸、剉骨扬灰,以此向杨玄感表示不共戴天和决一死战之心。

    随后,卫文升率部穿过崤谷(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)和渑池(今河南渑池市),一面与叛军作战,一面迅速进抵金谷园(洛阳西北)。

    杨玄感出兵迎战卫文升。他身先士卒,每战必手执长矛冲锋陷阵,隋兵大为震骇,惊呼为项羽再生。双方经过多日交战,隋军数战皆败,士卒几乎伤亡殆尽,加之粮草不继,卫文升只好率残部退守邙山南麓。杨玄感乘胜追击,准备将隋军全歼。不料,他的弟弟杨玄挺竟然在混战中被流箭射死,杨玄感不得不稍稍退却。

    就在洛阳岌岌可危、卫文升又濒临绝境的时候,隋朝的远征军终于回师中原。

    战场上的形势开始逆转。

    杨广命虎贲郎将陈稜进攻杨玄感的根据地黎阳,命右侯卫将军屈突通进驻河阳(今河南孟州市),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大军随后跟进,又命来护儿从东面驰援东都。

    一切都在李密的预料之中,甚至比李密预料的更遭——起事还不到一个月,天下之兵已经蜂拥而至。

    然而,此时的杨玄感仿佛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。他不但日渐疏远李密,转而信任别的谋士,而且还在部将李子雄的煽动下企图称王,只是被李密劝阻才悻悻作罢。李密对左右感叹道:“楚公热衷于造反,却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